盛夏时节,草木繁茂。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际,7月20日至21日,法学院(原山东工程学院政法系)1994级文秘与公关、经济法等2个专业3个班级的校友代表,相约重走30年前的求学路,从四面八方回到母校团聚。
30年前的9月15日,同学们怀着对美好大学生活的好奇与向往,从全省各地来到淄博,走进了母校大门,拉开了相识、相交、相知的序幕。3年的青春时光,领导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教室宿舍的历历往事,都在大家的记忆长河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7月20日下午,大家和各位领导老师一起,相聚在美丽的东校区校园,促膝座谈,畅叙情谊,共话沧桑。
在图书馆北门台阶合影留念后,师生一起到经济学院316会议室召开座谈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靖,合作发展处处长李涛,法学院党委书记田立超,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宋立平等参加座谈会。大家一起观看了大学生活回顾短片,一幅幅老照片、一个个旧场景、一张张由稚气而成熟的笑脸、一句句饱含深情的字幕解说语,以及《光阴的故事》《童年》《同桌的你》《原来你也在这里》等怀旧歌曲的深情吟唱,打动了现场师生的心弦,有的不禁泪湿眼角。陈靖代表学校向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感谢同学们对学校工作的关心支持,祝愿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奋勇争先,为学校增光添彩。田立超介绍了法学院的发展现状。本次聚会的发起人之一、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牛宏伟同学向大家介绍了聚会的筹备情况。赵金鹏、张子礼、张灿贤、白玉廷、张波、吴庭刚、苑全耀、胡安水、曹绪红、张慎霞等10多位老师先后发言,表达与同学们相见的喜悦心情,为同学们学业事业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并向大家表示由衷的祝福。同学们依次发言,向母校、向各位领导老师汇报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表达了饮水思源,关心支持母校、法学院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愿景,并祝愿母校和法学院发展越来越好,祝愿领导老师们身体健康、顺利安好。
30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们大多已经或接近退休;同学们也走过了各不相同的道路,当年的青春少年,如今已经或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大多鬓角已有星星白发。大家聚到一起,忆往谈今,千言万语说不尽。座谈会结束后,师生们又到国际交流中心大酒店参加晚宴活动。曾任原政法系党总支副书记孙成状老师、原政法系团总支书记王介忠老师、法学院院长王玲老师先后致辞,欢迎同学们回到母校。在温馨热烈的气氛中,大家把酒畅谈,互致问候与祝福,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语,叙不完的情谊。
30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们大多已经或接近退休;同学们也走过了各不相同的道路,当年的青春少年,如今已经或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大多鬓角已有星星白发。大家聚到一起,忆往谈今,千言万语说不尽。座谈会结束后,师生们又到国际交流中心大酒店参加晚宴活动。曾任原政法系党总支副书记孙成状老师、原政法系团总支书记王介忠老师、法学院院长王玲老师先后致辞,欢迎同学们回到母校。在温馨热烈的气氛中,大家把酒畅谈,互致问候与祝福,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语,叙不完的情谊。
特别值得感谢的是,曾任淄博晚报社总编辑的宋冬生先生得知法学院1994级3个班级校友聚会消息后,亲笔书写“山高水长,母校甘泉”的墨宝3幅,由他的儿子、原政法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宋喜兵老师转赠3个班级校友代表,以表对本次聚会的深情祝贺,大家也真诚祝福宋老先生健康长寿。
三十年后又相逢,一声同学一生情。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短暂的相聚后,同学们依依不舍地握手相拥,互相叮咛,互表祝愿,互道珍重,陆续踏上归程,期待在今后三年、五年、十年……的再次相聚。
正是:
盛夏时节草木长,故园师友聚一堂。
卅年风雨人无恙,半世生涯鬓有霜。
带笑容颜追往事,含情话语吐衷肠。
不觉窗外金辉短,欣见银盘照宇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