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互动  校友情怀
教我如何不爱您
作者:校友办
发布时间:2016-05-19
阅读次数:720

母校正在迎来60岁生日,回想12年前,我和同一个高中隔壁班一起考入山东理工大学的赖剑英下了淄博7路公交车,拖着行李箱走进西校区东门。那时候的白杨树还没有长太高,一眼望过去看不到西门,我们脱口感叹,哇噻太大了。我们的高中乐山市更生学校占地不到60亩,而山东理工大学东、西两个校区加起来有3179亩,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校园。


那一年的我,也是第一次出川,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到山东,第一次到淄博,第一次从中国的西部到东部,第一次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这么多的第一次,竟然都献给了山东理工大学,想来真是感慨。


因为您的绿色通道和无私帮助,我才能读完大学


坐了38个小时的绿皮无空调硬座火车,我在2004825日凌晨到达淄博。在火车站附近的旅馆睡了几个小时后,我和赖剑英先是到了山东理工大学东校区南门,去了那时著名的小红楼,后来一度是大一年级工作部的办公楼。我们在那里见到了学生三系的团总支书记张程老师和辅导员施海花老师,他们惊讶的看着我们说,你们来早了,先去西校区宿舍住下,过几天等正式注册报到。


就这样我暂时住进了西校区西北边的22号公寓,宿舍里干净整洁、配有电扇、电视和独立的卫生间,那两三天电视里都在播放雅典奥运会的赛事。看着同龄人刘翔、郭晶晶、田亮还有我们同年级的奥运冠军杜丽同学……他们争金夺银,我的心里是忐忑的。他们优秀太多都是远虑,近忧是我没有带够钱,或者说我根本没有带学费。身上仅有的2000多元,是临走时我的高中母校阮平校长买下了我在20046月参加乐山市首届创新作文大赛现场决赛获得高中组一等奖(两名获奖者之一)的那套音响奖品给我的钱。


新生入学通知书里有提到,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通过户口所在地和高中母校开具证明,可以在报到的时候走“山东理工大学绿色通道”。2004年的时候,四川籍的大学生还不能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我把证明材料交到张程老师手里的那天,心里有了更多忐忑,因为不知道从大西南一个偏僻山村好不容易考上本科的自己能否过了这一关,开启宝贵的大学时光。第二天下午,张程老师把正在军训的我和另外几个递交了材料的同学叫到西校区第一体育场路边,另外一个身材魁梧梳着偏分的方脸中年老师对我说,学校党委会已经讨论了申请材料,同意你们走绿色通道,学费可以缓交,你们好好军训不要担心。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时任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长的赵华龙老师。那一天通过了山东理工大学的绿色通道,对我有重要意义,记忆非常深刻,总是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无私帮助,人生才能经历一次次的奇遇。大一下学期,辅导员施海花老师打电话让我去一趟,在东校区3号教学楼的办公室里,她告诉我有一位烟台龙口名叫阎石霏的商人愿意资助一名大学生。施海花老师也是山东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光荣的成为一名西部志愿者之后,因为帮助新疆的贫困青少年在烟台老家被媒体报道过,阎石霏因此结识她,并提供过一些帮助。他们这个莫大的善缘又结在了我这里,到我大四毕业,阎叔叔都不求回报的资助我每年的学费,我还曾两次去龙口他家作客,还认了他女儿阎妮莎做妹妹,他们带我去吃海鲜买衣服和鞋,对我特别好,至今感恩于心。还记得大二进入法学院后我的本科导师、时任法学院院长的刘冠生老师在办公室塞给我2000元钱……像我这样当时家道中落、母亲已经去世、只有父亲一个主劳动力、还有上学的妹妹和八十多岁高龄奶奶的情况,能读完大学,也算是一个奇迹。但我自己非常清楚,是遇到了阎石霏叔叔、施海花老师、张程老师、赵华龙老师、刘冠生老师……遇到了山东理工大学,也才有这个奇迹的可能。


因为您的勤工助学补贴和校报稿费,我才能过好大学生活


大一上学期,我放弃第一批入党机会并辞职不做班长,张程老师挺生气的,当时他正在气头上甚至指着办公室门口说过“你走吧!”我丝毫不怪他,因为我报名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被分到了东校区图书馆的样本书库,时间和精力都很紧张。因为想多挣一份勤工助学补贴,我还“钻空子”多报了一份岗位是东校区的道路清扫工作,干了快一个星期,结果被勤工助学中心的老师发现“重岗”,让我二选一,我又只能做样本书库一份工作了。


书库由2位上了年纪的女老师负责,有含我在内的3名勤工助学的同学。她们对我们和蔼可亲,首先是擦拭书架上的灰尘和规整书籍的摆放,其次是洒一点水给书库拖地,新书入库的时候我们会协助老师们编号然后上架。工作对我来说很轻车熟路,在乐山市更生学校读高中的时候,我就是图书馆首批学生管理组的组长,也拿勤工助学补贴,每个月60元基本够伙食费。在山东理工大学的补贴每个月可以拿到100元,老师们很贴心的是帮我们争取到每月1个优秀的名额,可以多30元补贴,我们三个人就轮流拿。


到了大一下学期,我加入青春在线网站,最初的原因也是不仅可以免费上网,还有勤工助学补贴可以拿。那是2005年的愚人节,计算机基础课上,课间休息老师打开了青春在线网站,首页跳出一个愚人节的专题,非常有趣,网页上还有网站纳新的通知。我暗自记住了,然后刷卡到了计算机实验楼,在电脑上详细查看了纳新通知,报了名。经历了笔试、面试和一个月试用期,在20056月,我正式成为青春在线网站的采编人员,也结束了图书馆的工作。样本书库的老师们替我高兴,其他两位同学也很羡慕我“高大上”的勤工助学新岗位。


青春在线网站的工作机会和实现给了我启发,靠知识等“软实力”能进一步改善我的大学生活。我更加注重写作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我应该是同一个年级除了熊江和王资博,第三个在校报上发表文章的学生。“我爱我师”的征文《赵缊印象》被刊登在了校报上,我拿到了30元的稿费。校报稿费一度也成为我大学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2005秋季开学后有一期的《山东理工大学报》上,从一版到四版都各有我一篇文章,我一口气拿到220元的稿费,高兴的请朋友“搓了一顿”之后,还够半个月的生活费,真是有一种“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感觉。2015年是校报创刊30周年,我还遥想当年写了一篇《三十年后再相会》发表在纪念特刊上。


因为您的育人为本和各种平台,我才能获得了课堂以外最宝贵的成长


进入大学,我做过临时班长,大一还做过文学院蒲公英文学社东校区分社的社长,老社长刘文兵还介绍我认识了后来青春在线网站第五届站长徐栋祖。我带着王资博、王荣波、赵东虎、李敬英、黄晓芳、刘丽、肖红……等一批同学,写稿子搞活动,我们还一起去玉黛湖游玩采风,那是文艺屌丝青年的一些快乐时光。


大一下学期进入青春在线网站,给了我这辈子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互联网属性,打开了一扇无限可能的窗口。我和鲍建国、窦坦玲、伏彦、杜芸、樊美廷、田杰、徐廷慧、朱仁锋、王超等同一批进站,时任第五届采编部副主任的马智成了我在网站工作的“师父”,我们不仅要学习如何进行新闻消息写作,也要尝试着写通讯和言论稿。摄影和图片处理也要逐步学习,青春在线网站每年暑假都有骨干培训班,对于我们了解互联网知识和提高网站工作技能都有很好的帮助。第四届站长刘杰毕业的时候,我还是网站一名普通成员,可能是看我采编工作积极、成天泡在网站,选了一本书送我,上面给我的赠言是“燕子你很优秀,相信你很快可以在理工大叱咤风云”,我倍受鼓舞在青春在线的干劲更足了。第六届站长王成是学校管理科学工程的硕士,团队管理得非常好,而首席记者孟宪强、宋其佳,首席编辑徐清凯、路应刚,技术部先后的负责人赵继涛、安宁、赵佳康,也都很优秀,加上很快认识的王璇、范玉伟、王迎春、刘培、孙亚萍、来庆新等优秀老站友,和先后担任过网站指导工作的郭万保、牟万新、王玉冰、魏法汇等老师很信任和支持网站团队的工作,又有刘昕、李新红等分管领导老师和迟沂军等主管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一度青春在线网站成为理工大学子的网上精神家园,我们提出“网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是网站的孩子”。20066月,我成为青春在线网站第七届站长,恰逢网站成立五周年,那一年我们做了很多专题和线下活动,郭智强、严振湘、吕显腾、贾承谕、王喜平、解麟先、高卫峰、隗来、刘红梅、齐盈盈、郭大路……一大批优秀站友相继涌现还联合各个学院、部门和其他校园媒体搞活动,时任党委副书记的张宗新老师欣然为网站题词“永远的青春”、“思想港湾精神家园”,时任党委书记范跃进老师约见我,并听取网站工作报告,网站的发展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可以说,青春在线网站作为国内高校最早一批建立的学生门户网站,给了我极大的发展空间。


校报这个平台又进一步加强了我身上的媒体属性。高中和大一都做过文学社,但在写作上,特别是新闻写作的训练,主要是在校报完成的。2005年下半年,我成为挂靠在校报的大学生记者协会第二届主席,从西部做志愿者回来的马东顺老师指导我们,校报老师们特别是穆冠成老师给了很多悉心的帮助,我们除了向校报写稿,在穆冠成老师和时任校团委书记刘明永老师的撮合下2006年还办起了《理工青年》报,我任创刊编委、副主编,主编是当时团委社团部的戴洁老师。鲍建国、李伟、韩琪、厉智敏、臧利国、赵存艳、范军波等等有才气又有活力的会员相继出现,充实和壮大了第二届大学生记者协会。曾刚、王荣波、袁翠、郭智强、赵笑丹等一些踏实做事、执行能力很强的人加强了团队管理和活动落地。我们在校报老师们的支持下,用“一群青年,用同一种理念,打造一个团队,创造一段历史,度过一些阳光的日子”的理念,陆续做了“理工传媒校园行”系列活动、记者节特别晚会暨第一届校园好新闻大赛颁奖仪式,开办了大学生新闻写作培训班,一个大二的学生,就是我,站在阶梯教室的讲台上,给来自全校二十多个学院的宣传口上的几百名学生记者和干部做培训,想想也是醉了。2008年毕业前夕,遭遇了“5.12汶川大地震”,家乡受到地震灾害,在山东理工大学的四川籍学生都很关切都想为家乡做点事情,我们发起了募捐活动,后来重庆籍的同学还有很多关心灾区的其他省份同学都参与进来。2008516日晚7点,我们在母校逸夫图书馆前广场举行了为四川地震灾区烛光祈福活动。第二天穆冠成老师打来电话慰问,说校报社会帮助我们宣传募捐。如果没有记错,那次全校包括后来教工一起募捐了10万元现金连同一些物资送给了灾区。


倘若多年来,我被称为所谓的资深媒体人,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人的一份子,还厚着脸皮做了腾讯OMG(网络媒体事业群)专家顾问、搜狐移动新媒体专业顾问、青岛日报报业集团掌控传媒顾问等等社会职务,那都有在大学里被校报和大学生记者协会工作训练的因素。大学毕业后的六七年里,我在香港成报传媒集团这样传统的报业集团做过香港成报网总编,也在搜狐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负责过搜狐新闻客户端的用户运营,每每遇到工作上的挑战,总是习惯性的追本溯源想一想当年在校报做大学生记者协会的干劲和感觉,然后继续向前。如今,我做互联网创业项目做自媒体,负责公司和产品的市场公关、营销推广工作,也是得益于从校报开始,到现在越来越强的媒体属性。母校“以生为本,以爱为源”的育人思路和给我们这些学生提供的各种发展平台,确实让我获得了课堂以外最宝贵的成长。

因为您的奖助体系和感恩教育,我才能受到帮助又去鼓励他人


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有一个给父母写一封信的感恩教育活动,让我记忆深刻。学校倡导同学们在信里跟爸爸妈妈说一说来到山东理工大学学习生活后的感受,感谢家里对自己上大学和多年养育之恩。学校给大家提供信封和邮票,我们班还在一个教室集体写,我看见几个女同学写着写着就哭了。有时候,只有当我们去正视情感,回报感恩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让我们如此动容。


我在大学获得过两次奖学金。一次是山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单项奖,这是鼓励我在社会活动和活跃校园的突出表现。另外一次是国家励志奖学金,当时我已经自主选择院系到了法学院社会学系,同时申报了“万承珪、周维金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我们年级的辅导员、法学院的团总支书记李华伟老师找到我说,申请奖学金的同学比较多,考虑到受奖面扩大一些,让更多人得到鼓励,我申请的两个奖学金,二者取其重,学院推荐我到学校里申报国家励志奖学金。我非常理解学院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当时就同意了。后来,班委也知道我家里当时比较困难,也推荐我去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如今想来,同学们和老师们对自己的点滴帮助,让我心怀感恩。


也正是我受到了帮助,我才萌发了去鼓励他人的想法。2013年起,我在高中母校——乐山市更生学校设立了“火魂奖学金”,寓意“更生之火,民族之魂”,每年拿出2万元现金奖励在写作、体育、美术、音乐、舞蹈和科技创新上有突出表现的师弟师妹,至今已有3年多的时间,每次颁奖我都回去。


2015118日,我又和校友、青春在线站友刘杰、伏彦、李燕、马智、王嘉共同倡议、发起山东理工大学青春在线创新创业奖学金,用于奖励,在创新成果、创业项目特别是在互联网创新创业上有突出表现的在校学生个人或团体。这个具有“互联网众筹”模式的青春在线创新创业奖学金,是受山东理工大学领导老师特别是迟沂军老师感召,凡是在山东理工大学青春在线网站工作过的站友、各届校友及社会友爱人士,均可成为该奖学金的赞助人。奖学金设二等奖15个(个人或团体),每个奖励2000元;一等奖5个(个人或团体),每个奖励3000元;特等奖1个(个人或团体),直接获得青春在线奖学金投资人、青春在线创投基金价值不少于5万元的投资(项目入股)及孵化指导,从2016年开始正式评选和颁奖。我认为,做公益慈善要趁早,因为感恩而起的奖助鼓励行为,会像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正能量积聚起来,会是一个善的循环,对我们的人生和周围的人文环境改善起到一点点积极的作用。


因为您的厚德博学和人才汇聚,我才能领略到大学的严谨和风范


我不知道大学的大师应该是怎样,但山东理工大学有几位授课老师,让我印象深刻。大一下学期,我选中了时任历史系副教授的赵缊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公选课,他父亲赵俪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曾执教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学术世家,赵缊老师讲起中国传统文化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这个典故那个事件信手拈来。他在课堂上说中国的龙本原是蜻蜓!乍听不可思议,可他从史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有道理。就此请教他的校友学弟,时任齐文化研究院院长宣兆琦教授,他坦然笑道,成一家之言。


宣兆琦老师开设《齐文化入门》公选课,我也有幸成为学生。他上课没有讲义几乎没有板书更没有PPT,但就是他,站上讲台,一节课讲下来,旁征博引大开大合,让人听得津津有味,内在条理性很强。他当时已经是山东省齐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把齐文化研究推上了系统化、理论化发展阶段,是国内外知名的齐文化专家。我们社会学系的教授倪勇老师也没有讲义,上《社会学》课的时候,每次只有一张A4纸上打印的讲课要点,靠着那一张纸他能讲两课时,我也靠着那些A4纸对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和各家观点有了基本了解。他讲过很多自己读书时代的奇人异事,也不止一次在课堂上对大家说,“同学们,大学是你们人生中最青春美好的时光,一定要珍惜啊!”


大二下学期是《大学英语》这门必修课的最后一期,2006526日,我逃了杜红梅老师的最后一节课,名义上是去组织学生记者报道50周年校庆的相关活动,实际上反映自己对英语课不是足够重视。后来考试结果出来我59分,打电话给杜红梅老师,她说李燕我经常在校报和学校网站上看你的文章,但是这学期英语课学习不认真,我是故意让你不及格的。有个性的杜红梅老师给了我这一个宝贵的教训,尽管后来补考顺利过关,但我知道对待学习不应该这样,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挂科。当时社会学系的副教授阎更法老师更有个性,在《性别社会学》课堂上,他把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影印本发放给大家,进行分组研读、讨论并派代表上台发表观点。我们组派我上去,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性情中人”四个字,从人的爱情应该包含性爱和情爱,二者融为一体才是完整的爱情,谈了自己的观点,同学们课后对我说讲得有点“劲爆”,但阎更法老师一下记住了我,后来他在招生就业处工作到广州出差我们还见面聚会过。除了老师们的课,我也在大学四年听了不少大师们的课,学校坚持多年举办文化名人报告(后来叫稷下大讲堂),莫言、欧阳中石、王蒙、周汝昌、孔庆东、张炜、陈爱莲、郑小瑛、金兆钧……多位名人都来做过专场讲座,只要我知道都会去听,这让我感受了文化的博大与学术的前沿,开了不少眼界。


作为文科生的我,高中数学就不太好经常不及格,高考满分150分我考了98分把北大数学系毕业的王明昭老师高兴得写了一首诗送给我。本以为大学不用学了,结果大一两个学期都要学习高等数学课,我也就连续两学期挂科。第一学期补考一次过了,第二学期补考一次没过,学校组织全年级几十个文科生补修,授课老师是当时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副教授张冠翔老师,他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的研究生。我记得十年前的那一天,我的高数补修课上,头发稀稀落落的他走进来站在讲台上扫了一眼教室里稀稀落落的二十几个人,说在我手里你们要是还不能及格,理工大没人能救你们了……我们先是不屑,等他“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你是风而我是沙,携手浪迹到天涯。到了考试,只能是横眉冷对试卷纸,俯首干啃手指头”、“这就是大名鼎鼎,鼎鼎大名的XX公式”、“不难,会的话”……这些生动有趣的讲课语录慢慢印入脑海,我对高数课兴趣起来了。张冠翔老师讲课很有激情,别具一格,语言比其他数学老师丰富又风趣,最后我以最高分75分通过补考。他平常喜欢和学生们一起打乒乓球,没想到老人家几年前在学校西校区南门外遭遇车祸,不幸离开人世,永远怀念这位冬天脱下外套,里面穿着朴素白大杠蓝色运动服的个性数学老师!


因为您的笃行至善和情感维系,我才能和优秀校友们一起创新创业


时间从十年前拉回到十年后,2015年的25日,是中国传统的立春时节,母校党委书记都光珍老师、副校长刘国华老师在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迟沂军老师、校友办主任李修春老师陪同下到京走访校友,我得以有机会在交流会上见到在北京工作的很多学长校友,特别是时任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委员、科研部主任梁言顺师兄,他提出的低代价经济增长论和关于可持续发展两循环三增长理论引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我国一些两院院士的关注,最近几年又持续关注互联网经济。我清楚的记得他在山东理工大学50周年校庆庆典上,进行了精彩的脱稿演讲,大家掌声雷动。


我还有幸成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宏森师兄的微信好友,亲眼见证了他在朋友圈对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对电影《百团大战》票房问题的看法和在后续文章的评论留言和互动。还有在淄博创建国家大宗商品交易指数分析和评价权威体系的卓创资讯常务副总经理李学强师兄,国井(扳倒井)集团副总经理张辉师兄,半岛都市报发行公司副总经理成跃文师兄……这些学长师兄都是山东理工大学的优秀校友,毕业之后在工作生活中能够有机会和他们交流,我感觉非常荣幸,对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很有帮助。


而像东方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的CEO周荣刚师兄,对青年校友非常关心和鼓励,在他的领导下,北京校友会青年分会正在建立、发展。就像在团委书记、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赵明老师、副校长邹广德老师陪同下,校长吕传毅老师在20151014日北京创新创业青年校友见面交流时说的,“校友特别是众多创业的校友成功了,就是母校的成功。”母校总是和校友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学时光留下的情感维系。


正是因为这一份母校感情,我才和马智、王嘉、陶新乐等校友一起推出了“I律师”创新创业项目。我在法学院2005级法学专业的师弟、好兄弟贾承谕是一名优秀的青年律师,有着搭建互联网法律援助平台的夙愿,2015117日凌晨不幸意外身亡。正是为了帮助贾承谕实现生前的愿望,更好的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法律的服务,I律师才应然而生。2015129日,我们I律师团队与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合作的“I律师创新创业工作室”,作为山东省首个“互联网+法律”的创新创业工作室正式落地淄博。和在读的、毕业的优秀校友们一起创新创业,又进一步延续了与母校的情感维系,这感觉真棒!

心中默默一算,成为山东理工大学的一份子已经有12年了。母校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帮助,在人生路上的成长和打拼的重要时刻,都让我更加稳健和温暖的前行。一个西南地区小乡村出来的我,能南下广州后来在北京立足,山东理工大学对这12年人生轨迹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我不知道人生有几个12年,但我知道以后的人生无论怎样都有山东理工大学的影子。


母校爱我,又教我如何不爱您呢!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天方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