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互动  校友情怀
万哲先院士的山理工情结
作者:校友办
发布时间:2018-05-04
阅读次数:2417

2017年11月5日,供暖季的前夕,天气尤其冷。北京的一个银行里,一位老人正坐着轮椅办理转账手续。由于他年龄大了,听不清工作人员的要求,中间出了好几次错误,转账手续用了2个多小时才办完。转出的是他自己的钱,收款方是山东理工大学。银行工作人员在帮他办理的过程中知道了他的名字——万哲先,却不知道他的身份——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数学家,是我国有限几何研究的创始人,我国最早从事编码学和密码学研究的数学家之一,在数学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再过2天就是他的90岁寿辰,他要在生日之际出资100万元在山东理工大学设立“教育奖励基金”,以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提起万哲先院士,我校师生总是亲切地称他为“万先生”。他与山东理工大学的渊源,要追溯到20年前甚至更早。

90年前,万院士出生于山东淄博,在淄博胶济铁路张店小学读书到四年级,后因父亲工作调动离开淄博。但淄博的一草一木从此扎根在他的记忆中,成为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20年前,对淄博有着深厚感情的万院士,希望能为淄博的高等教育尽些绵薄之力,欣然受聘为我校的前身之一——淄博学院的学术委员会主任。

16年前,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成立山东理工大学,万院士继续担任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担任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山东理工大学)主任。他一直十分关心学校以及数学学科的发展,每年都来校指导专业建设并给老师和同学们作学术报告。直到2012年,已经85岁的万院士行动不便,不能再亲自来校。“真想回去看看”,成为他最常念叨的一句话。

然而,空间的距离不能阻隔万院士对山东理工大学的挂念与关心:

学校的“万哲先数学实验班”,是在万院士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万院士为实验班专用教室亲笔书写了班名,并定期给实验班寄杂志和图书资料。受万院士的影响,他的弟子们同时也是数学领域的专家们定期来实验班作报告。我国著名数学家、清华大学数学院教授冯克勤是万院士的学生,他每年都会抽出几天时间,来我校与老师们座谈,与学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课本上的‘大家’来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作报告,还会跟我们一起在操场上散步。”同学们兴奋地说。近距离地接触大师,让他们在感受大师风采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认知度,培养了专业学习兴趣。在2017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首届2013级实验班取得优异成绩。29人全部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过线24人,上线率达到82.8%。其中,17名同学被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985、211高校录取。

我校还有一项奖学金叫“万承珪、周维金”奖学金,是2001年万院士以其父母的名字命名设立的。他将我校给他的工资全部拿出来,每年10万元奖励5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2014年,万院士更是将学校给他配置的房子又还给了学校。作为我校双聘院士,20年来,他指导我校建设了应用数学专业,帮助应用数学专业申报硕士点,作了无数场报告,捐赠了1000余本图书、杂志,却分文未取。万院士穿着朴素、生活简朴,却在去年又提出再次向我校捐款100万元设立“教育奖励基金”,于是有了90岁的万院士坐着轮椅在银行转账的感人一幕。

去年11月5日,我校副校长易维明与校友联谊办公室、数学与统计学院相关负责人一行赴北京拜访万院士,签署“万哲先院士教育奖励基金”设立协议,并代表校党委和行政对万院士90寿辰表示祝福。“因为万院士行动不太方便,当时的天气又冷,本来我们打算等天气暖和后再转账就可以,但万院士坚持马上转账,谁也劝不住。”校友办副主任王鹏说。签好协议的万院士,立马开始找银行卡、身份证,凑了好几张银行卡后,穿好衣服就出门了。在他心里,说好的事情立马就要办,教育的事情一刻也不能耽搁。由于转账时间长,期间,万院士要去洗手间。洗手间就在马路对面,他却走了半个小时。看着头发雪白、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的万院士,同行的人眼睛都湿润了。“当时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动,为老科学家的严谨、认真而敬佩,为万先生的奉献精神而感动。”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王贵栋说。

衣不新却整洁,话不多却亲切。在我校师生眼中,万院士就是这样一位朴实而又和蔼的长者。每次实验班的学生去看望他,他的腿脚虽然不方便,但都会特地站在电梯口迎接;虽然耳朵听不太清楚,但会非常认真地听每个人讲话;虽然他自己不能吃糖果,但每次都提前准备好糖、坚果和饮料,拿给每个人;他虽然不能亲自到实验班指导,但每次见面都仔细询问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还会录制视频叮嘱同学们打好基础……首届“万哲先数学实验班”的班长、正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的张作政说:“我们上次去的时候,正是北京最冷的时候,万先生就一直提醒我们多加衣服,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他就像我们的爷爷一样,和蔼可亲,对每个人都嘘寒问暖。我们临走时,他还不停地说,如果有困难可以来找他帮忙。”“人们都说‘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我现在工作已经超过了50年,身体很好,未来还要继续为党和国家发挥自己的光和热。”90大寿时,万院士这样说道。当时去北京给他祝寿的我校副校长王立斌以及现场的很多人,听后都很受感动。

从70岁到90岁,20年来,山理工一直是万院士心中的牵挂,他时刻关注着学校的发展,关心着学生的成长,奉献着他的力量。校党委书记吕传毅为万院士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对学校的关心而感动,他常说:“从万院士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科学家对教育事业的情怀,看到了他对淄博、对山东理工大学的深情厚谊。我们一定要用好教育奖励基金,不辜负他的期望。同时,我们都要向他学习,把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办好。”是爱,是暖,万哲先院士正如这人间四月天,带来细雨,润物无声,陪伴一树一树的花开。